服務熱線
400-115-2002
在2006年以前,中國建筑衛生陶瓷產業基本呈“三山一海夾兩江”的格局,建陶產業主要集中在佛山、淄博(博山)、晉江、夾江。
此后,這一格局被迅速沖破:建陶產業在全國攻城略地、瘋狂擴張,各地轟轟烈烈規劃、興建工業園的聲音此起彼伏,“瓷都”四處開花,中國建陶版圖得到無限延伸!
放眼全國,幾年間,廣東清遠、江門、肇慶、云浮,福建漳州,江西高安、豐城、宜春、萍鄉,湖南岳陽、衡陽、株洲,湖北當陽、蘄春、浠水、黃梅,廣西藤縣、賀州,河南內黃、鶴壁,寧夏中衛,甘肅白銀,內蒙古鄂爾多斯、阿拉善盟,遼寧法庫等等,大大小小的產區迅速崛起,陶瓷產業園全國遍地開花。
如此種種,堪稱一部部《速度與激情》式的好萊塢大片!
根據本報“陶業長征—全國陶瓷磚產能及產區發展狀況大型實地調查”系列活動獲得的信息,當前,中國大陸境內僅京、津兩地沒有陶瓷企業之外,建陶產業已遍及中國大陸其他所有省、自治區!
但,這“速度與激情”的背后的真實情況是:大部分新建陶產區的建設步伐緩慢前行,甚至停滯、荒廢;老產區的日子過得也不輕松,在困境中蹣跚前行!
激情過后,需要冷靜冷靜
據本報近期對全國部分建陶產區發展狀況的調查盤點發現,廣東省肇慶市懷集陶瓷生產基地、安徽省宿松縣涼亭陶瓷工業園、陜西省寶雞市三建陶工業園、福建省長泰縣銀塘工業園、江西省永修高新陶瓷工業園、湖北省浠水縣陶瓷產業園、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三坰梁工業園、吉林省吉林市陶瓷工業園、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陶瓷產業示范基地等一大批近幾年來,當初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的建陶工業園,如今已未能“按計劃”崛起,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要么停滯不前,要么“轉變職能”,變身其他產業園。
上述列舉的,僅僅是冰山一角。在遍及中國各省、自治區的建陶工業園區大軍中,更多的園區,均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徘徊,甚至夢想在泥潭中破碎!
不僅如此,即便廣東佛山、山東淄博、四川夾江、福建晉江等傳統老產區,企業同樣面臨產品爆倉、資金緊缺、生產線大量關停之慘狀,部分企業甚至直接關門謝客或倒閉破產。
再放眼至終端,市場更是步履艱難。銷售不暢、旺季不旺、傳統的“金九銀十”也大多以“銅九鐵十”慘淡收場……等等,也已成常態。
這一切,已經讓一路激情狂奔的建陶產業感到了陣陣寒意;這一切,更是瘋狂的代價!(致加西亞的一封信語錄)
但即便如此,瘋狂仍未止步。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內蒙古阿拉善盟、安徽馬鞍山、陜西延安、四川夾江等地方政府仍然率領陣容龐大的招商、考察團,前來廣東佛山招商引資,目標仍然是大力發展建陶產業;在不少產區,在眾多建陶企業感慨形勢嚴峻的同時,也仍有一批陶企在計劃擴建新生產線,甚至也不乏準備到異地圈地擴張的企業!
殊不知,行業當前面臨的內憂外困已經超過了以往。
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的陶瓷磚產量為43億平方米,但在2006年之后,我國建陶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連續四年出現兩位數的增長,到2009年,全國陶瓷磚產量已經超過64億平方米,增長近50%。此后,全國產量繼續直線飆升,到2014年,全國產量已經首次突破了百億平方米大關。
這些龐大的數據帶來的是充斥在市場每一個角落的驚人的產能,而產能過剩帶來的后果已經日益凸顯。
另一方面,國內新老產區“星羅棋布、縱橫交錯、數不勝數”,產區與產區之間無論是產品還是銷售市場、目標客戶,無一不大面積吻合,這就造成了產區與產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傾軋”、抄襲模仿、價格戰、“互挖墻角”等惡果;國外,隨著歐盟、韓國、阿根廷、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發起的越來越多對華瓷磚反傾銷事件,對華出口瓷磚征收重稅,靠出口謀取利潤的企業也將更加舉步維艱。
一路激情狂奔過后,是時候該冷靜冷靜了!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