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一如不少同行預測的那樣,本屆展會并沒有出現多少令人感覺驚艷的產品,或者說沒有出現多少讓人感覺可以借以扭轉乾坤的產品。但仔細看下來,不難發現展會呈現出來的產品競爭力的差異絲毫未減。在噴墨技術大行其道的時候,很多同行說噴墨會加劇陶瓷行業的同質化,但幾年下來,我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很多類似設計的產品我們在不同的品牌展位那里都能看到,但仔細品味就會發現更多的產品之間是貌合神離,區別非常明顯的。
首先是不同企業的類似產品其質感是千差萬別的,意大利大牌企業在這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除了視覺上的質感差異,更明顯的是觸覺上的差異。這些差異的來源可謂豐富多彩,從原材料的差異到原材料加工制備工藝的精細程度,從模具的不同精準程度到多種模具的組合運用。最終我們會發現普通企業的產品質感與優秀企業之間的差距并沒有明顯的縮小。
其次是基于技術的進步,領先企業的產品在色彩方面的運用更為廣泛和大膽。長期以來,意大利領先企業的產品有個非常明顯的優勢是色彩很正,這可以說是很多研發人員夢寐以求希望追趕的差距。在本屆展會上,有些企業的產品色彩運用令人嘆為觀止。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是在配件運用上的突破,仿古磚的配件運用比例和豐富程度更為突出,而且大多數配件產品是采用立體工藝而不是平面工藝的。配件運用上的差異可以說是我們更難追趕的差距,因為這主要依賴于意大利企業長期領先的設計隊伍和專業化發展的積淀。意大利的很多設計人員對陶瓷生產的原料和工藝等都有著很扎實的專業基礎,他們對產品設計的最終表現力的把握更為到位和成熟。作為形狀設計方面的創新,本屆展會上蜂窩型的六角磚好像是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很多企業的展位上,六角磚的配套設計也更為新穎別致。
如果說本屆展會在產品工藝和風格類別上并沒有往年那么大的變化,那么配件運用的變化和六角磚的普及可以說是主要的亮點了。設計本是就是一種天然的創新,從這一點上說,長期以來更側重成本優勢思維方式的中國陶瓷行業在創新上追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記得幾年前跟研發和設計人員探討過運用水墨畫創意來開發新產品的想法,現在發現,很多出神入化的水泥類設計的產品活脫脫就是一幅火與土交融的水墨畫,只是無從考證歐洲的設計師是否會借鑒中國水墨畫的靈感。徜徉于CERSAIE的展館,我們還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產品其設計中是融入了中國元素的,也許只是巧合而已。
隨著陶瓷行業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們對力挽狂瀾式的產品創新需求也會越來越趨于理性。從基礎型的創新能力提升入手來縮短我們和意大利領先企業的差距仍然是我們最重要而不那么緊急的問題和任務。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