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在今年大環境惡化、市場持續低迷不振的形勢下,河南、山西、河北三地陶瓷企業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產品銷售不暢,庫存高居不下,停線減產成為一些企業不愿又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近期,本報記者開展建陶產能調查時獲悉,河南、山西、河北已有42條生產線停產。尤其是一些規模小、低端產品、靠走量生存的企業,在多重壓力下已難以為繼,瀕臨破產倒閉,這也意味著河南、山西、河北建陶行業洗牌已然啟動,并逐步向縱深推進。
多家陶企倒閉、停線
山西華倫陶瓷有限公司曾是陽泉市的重點企業。據本報資料顯示,華倫陶瓷建于2003年,擁有5條拋光磚生產線,日產能3.3萬平方米。另據當地媒體報道,華倫陶瓷2004年還曾接到北京奧運體育館運動員接待中心工程訂單,盛極一時。
當記者此次到華倫陶瓷走訪調查時,發現已人走屋空,廠區破敗不堪、滿地狼藉。留守看門的工人告訴記者,“剛開始廠子挺紅火,后來瓷磚賣不動,廠子就停了,現在正在賣設備”。
而陽泉的另一家建陶廠也不見了蹤影,原廠址蓋成了民居。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廠子早就倒閉了”。據當地一名陶瓷從業人員介紹,陽泉陶瓷資源比較豐富,最多時有十幾家陶瓷廠,生產日用瓷、工藝瓷等100多個品種,不過產品檔次都不高,沒什么市場競爭力。
河南中福陶瓷業2014年7月下旬倒閉。據資料顯示,中福陶瓷2007年建廠,是內黃縣引進的第一家建陶企業,擁有1條拋光磚、1條全拋釉2條生產線。
內黃縣一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中福陶瓷剛開始是2條滲花磚生產線,2013年其中1條生產線轉產全拋釉,原來生意還是不錯的,這兩年市場形勢不好,開始走下坡路。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中福陶瓷倒閉主要是內部管理出現了問題。
在今年的停產浪潮中,河北陶瓷主產區高邑也受到了強烈沖擊。據高邑一名陶瓷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僅高邑停掉的生產線就有10余條,不過大多是生產耐磨磚的小企業,這些企業停產都比較早,將來能不能恢復生產還是個未知數。”
據了解,目前河南、山西、河北三地停線的不僅僅是小企業,河北高邑、河南鶴壁、山西陽城等地的大企業也均有生產線停產。事實上,在這些停線企業中,并不全因降低產能而停線,也有部分企業是另有打算。走訪中記者發現,有一些企業利用此次停線時機,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或轉產其他產品。
價格戰愈演愈烈
近兩年來,河南、河北、山西三地陶瓷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新線不斷投產,產能大幅增加,區域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瓷片生產線呈野蠻式增長,據初步統計,2013年至今,河南、河北、山西三地瓷片日產能增加了近百萬平方米,而三地企業銷售區域又高度重疊,這是導致今年瓷片銷售受阻、庫存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在巨大的產能和近乎慘烈的競爭形勢下,價格戰不可避免地打響。據了解,今年河南、河北、山西三地的瓷片價格一路下滑,以300×600mm規格的噴墨瓷片為例,年初價格基本保持在4.5元/片上下,而目前個別企業價格已跌破3元/片大關,下降30%以上。
一位企業負責人感嘆,“今年的瓷片銷售已不是直面廝殺,而是近身肉搏”。然而,降價雖有短期效應,但收效甚微,目前大多企業庫存仍在持續增長,企業爆倉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價格戰誘發的另一惡果就是經銷商更為謹慎。記者在走訪企業過程中,一名正在等著裝貨的經銷商明確告訴記者:“現在的瓷片是一天一個價,我現在是能賣多少拉多少,不敢存一點貨”。高邑一陶企業務員也表示,“今年特別是下半年,客戶大批量拉貨的明顯下降,有時只拉一車,甚至半車”。
面對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多名企業負責人表示很無奈,“我們也不想打價格戰,但大家產品檔次都差不多,庫存又這么大,人家降價你能不降?”
不僅僅是瓷片,拋光磚、全拋釉等產品的價格也有較大幅度下降。據了解,個別產區企業全拋釉價格已跌至20元,拋光磚價格已跌破15元,企業已無利潤可言。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打價格戰是最低級的市場競爭,是害人有害己的營銷方式。價格戰的出現,產品的高度同質化是根源。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差異化發展尤為重要,盲目跟風和模仿,只會陷入無序競爭的泥淖。陶瓷企業只有加速創新,提升質量和檔次,形成并保持差異性競爭優勢,才是戰勝競爭對手的利器。
11月或將大面積停產
目前,建陶行業遭遇大環境下的不利影響愈發突出,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給陶瓷行業帶來沉重壓力,近年來利好政策引發的需求透支使陶瓷整體市場需求持續走弱,企業高庫存危機一觸即發,加上受個別企業倒閉停產的影響,銀行放貸“捂緊”,企業融資渠道變窄、難度加大,可以說,當前陶瓷企業面臨多重危機和挑戰。
在當前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今年陶瓷企業提前停產幾成定局。有專家預計,河南、河北、山西三地陶瓷企業10月底、11月初將大面積停產。
從6月份庫存開始增加,至今企業已經過3個多月的煎熬,然而進入傳統旺季9月份后,市場絲毫沒有回暖的跡象,企業庫存仍在持續攀升,企業庫存如果在10月份沒有進行一定量的釋放,11月份很多企業將會停窯放假。
河北高邑一名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很多企業都在苦苦支撐,預計到10月底,高邑一半以上的生產線都會停掉。
記者在山西陽城調查時,就有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現在能多撐一天是一天,實在撐不住了就停產。”
此外,面對疲軟的市場,不僅陶瓷企業面臨著煎熬,那些正在建設的企業也面臨著“騎虎難下”的局面,很多在建企業紛紛減緩了施工進度。
針對當前危局,多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把生產線產量調到最低,就想維持到年底,不想過早停產造成不良影響。不過記者注意到,其實大家都已經做好了提前停產的思想準備。
有業內專家表示,當市場遭遇寒冬時,減產、停產可能是應對市場危機的上策。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能否根據市場發展的情況與時俱進、理性地去調整自身步伐,度過一場又一場的市場危機才是關鍵。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