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上一期視點我寫了“論陶瓷人的圈子”一文,末尾說了四點讀感,也可算作是寄望或評論。大意是:第一,精英們有條件也應該更多關心當代陶瓷工業的核心問題,首先是將中國陶瓷由傳統制造業轉變為新型現代工業化的先進制造業;第二,中國陶瓷人到意大利去應該更多想想如何提高中國建筑衛生瓷在世界的話語權、如何努力奮斗將意大利的“三大展”辦到中國來;第三,精英們的圈子小了些,須知改變、提升中國陶瓷的大事沒有大企業的參與是不完善的;第四,新人進來少了些。此文與陶城報的那篇報道比對,一個是“意游未盡”,一個是“意猶未盡”,一字之差,另有天地。一個是偏虛偏享受,似一圈靠陶瓷有了些錢的人在“仙游”、在打高爾夫,閑來說了些話;一個是偏實偏急,似一個人冷眼向洋看世界說了些包括自己的無耐而又有寄望于人之處的實話。味與道都不同。
由此,聯想到當前中國陶瓷常常出現的一些深層次的根源問題。近百年來,中國陶瓷所有制幾經轉變,前半個世紀是私有制,中間三二十年是集體或國有制,后一二十年又回到私有制。體制好似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一片土壤會長出各種各樣的植物,體制會孕育出各式各樣的人物、行業、組織,如有了大大小小的私人企業、有了原料、色釉料供應商、有了遍布國內外的產品代理商、有了學會、協會等等,然而其中最關鍵的是造就出留在這個行業的是什么人。行業的主流人物如果是智者、能者、德者很多很多,這個行業必將走向進步走向光明;否則,這個行業必將走向沒落無疑。幾十年中我經歷而且清楚地看到有二類人,一類是不管他處于有錢無錢時代,其行為一直在為中國陶瓷爭氣、貢獻、奮斗,知恩圖報;另一類是借靠陶瓷之名到來的淘金者,嗜錢如命,雖然淘金說不上什么錯,問題是那顆不良之心,大話連篇,不顧大局,刻意創立名目收錢,不遵守行業游戲規則,靠陶瓷賺了錢不思圖報,把行業都搞壞了。當代中國陶瓷所以出現的種種共通的、負面的問題,其根源就在于此。其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只是不便不想撕下這層面紗而已。
所以我將此題列入視點之一。望各圈內人士在有機會的時候能多創造出一種氣氛,于人為善,于和為貴,讓行業多些正氣,讓中國陶瓷在全世界更加輝煌!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