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未來的工廠依然在城市,不需要遷到郊區,這將改變佛山等城市化較高的珠三角產業升級的未來路徑。
佛山智能家居產業將大有可為。各個門類的智能家居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各個相關行業連在一起,家電、陶瓷、家具等泛家居企業不妨攜手協作起來,一起完成消費者對于家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從工業1.0向工業4.0過渡,到底是什么在影響我們?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計算機剛剛出現的時候,一個計算機有多個用戶,后來發展到一個計算機一個用戶,未來,將是多個計算機一個用戶,連接這些計算機的是‘云’。這實際上就是工業4.0的發展進程。”
作為多年奮戰在機器人技術、精密制造裝備研究一線的學者,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張憲民認為,信息技術從來不缺乏新概念和新理念,但真正能夠被各界廣泛認可并快速傳播的發展理念屈指可數,德國工業4.0應運而生,值得思考。
智能工廠未來可留在城市
近幾年全球智能技術制造領域,新技術、新想法、新理念層出不窮。美國提出了設計創新,英國提出了領先的技術網絡,荷蘭提出了發展高端技術戰略,德國提出了工業4.0,中國則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
張憲民介紹,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這個概念,并由德國相關協會牽頭,成立了工業4.0工作組,2013年正式發布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組建了由協會、研究機構和企業參與的工業4.0平臺,德國政府也把它納入了高技術戰略2020的國家戰略。
在張憲民看來,工業4.0的核心有三點:智能化的工廠,智能化的生產以及智能化的裝備。
張憲民提到,在工業3.0時代,在電子與信息技術驅動下,實現了自動化生產。而工業4.0要實現的是,在信息物理系統支持下進行定制化生產。
為什么工業4.0是定制化呢?張憲民認為,定制化追求的是高精度的品質,能做到小品種、多批量。“現在的90后都很有個性,未來他們成為社會主流的時候,這種個性化的需求,尤其是家居方面的,會比70后、60后的需求更旺盛。”
張憲民說,與此同時,年輕一代也越來越推崇個性化的工作模式。所以又出現了智能工廠的概念,未來的工廠依然在城市,不需要遷到郊區,這將改變佛山等城市化較高的珠三角產業升級的未來路徑。
工業4.0推廣必須有規范
智能工廠要實現,必須有服務。首先要信息物理系統(CPS),通過信息網絡進行通信。另外需要信息支持,包括算法支持和“云”支持。“未來,你想要什么服務,什么信息,可以直接在‘云’上取。”張憲民說。
與此同時,在智能工廠里,智能的機床強調的是“M2M”,即機器跟機器之間通信。張憲民說:“每個參與生產的設備都有一定的智能性,它們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通信,這一切都基于一個安全的云網絡,這就給網絡技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正因為“云”是串聯的關鍵所在,要保證“云”安全,共同使用“云”,就必須要有規范。
在德國,“云”的規范化得到了很大的重視。現在,德國有W3C的標準化工作組。“W3C 工作組在2010年9月就開始致力于語言規范化,以及把信息物理系統有效結合,這個工作需要世界范圍的信息網絡服務機構來進行有效支撐,等于把全世界的資源都調動起來。”張憲民說。
工業4.0不能照抄德國
作為佛山本地的專業搬運機器人生產企業,廣東嘉藤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先后與美的、海信、華為等眾多企業合作打造自動化、智能化配送系統,將更多的工人從生產線上解放出來。嘉藤機器人副總經理陳洪波認為,中國企業、佛山企業發力工業4.0,要向德國學習,但不能照抄。德國的智能制造水平已經很高。在一些工廠里,機器人甚至可以模仿人的動作,自動生成相應的程序。
因此,中國制造企業既要學習和借鑒德國現有的技術和經驗,也要從自身出發,從整個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謀劃。“智能倉儲、智能配送是未來智能工廠的重要環節,大有發展潛力。”陳洪波表示,未來的智能工廠里貨物將自動入庫、運輸、分揀、配送,實現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配送體系甚至可以將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物流納入進來,例如,倉庫里哪種原材料即將缺貨,供應商自動獲知、自動發貨。
“實現這樣的智能配送,需要整個行業都動起來,不僅是做機械腳的,還涉及機器手、傳感器、控制器各個環節。”陳洪波稱,作為智能制造的細分行業,只要能夠不斷地創新和引領技術,中國企業還是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在國際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的。“這需要政府、協會、上下游產業、行業企業一起努力。”陳洪波說。
轉型期為彎道超車提供千載良機
目前,德國已有不少企業開始實施工業4.0,張憲民認為,工業3.0向工業4.0過渡,也為中國彎道超車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只有我們的想法與國際接軌了,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彎道超車。現在工業4.0剛起步,誰先布局,誰就有可能獲得跨越式的發展。”張憲民說。
那在這個彎道上,中國制造怎么操作才能超車呢?張憲民說,企業不缺智慧與魄力,缺的是互相協作精神。而工業4.0思想的基石就是協同,包括機器與機器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產品與產品之間的協同。而這些協同很多都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這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單靠幾個企業沒辦法做起來,一定要靠政府推動,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才能把事情做成。
而對于佛山來說,智能家居產業將大有可為。張憲民建議,各個門類的智能家居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各個相關行業連在一起,家電、陶瓷、家具等泛家居企業不妨攜手協作起來,一起完成消費者對于家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而智能裝備在家居產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家居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某些步驟,如油漆、拋光打磨、裝備等不妨都交給機器人完成。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