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形成新標準之后,不達標的都關掉!”
作為清遠陶瓷重鎮的清城區源潭鎮,“煤改氣”改革進展如何?
日前,建筑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目標研討會舉行,清遠市副市長陳建華出席了會議。源潭陶瓷企業代表、專家和相關政府人員針對陶企轉型升級這一問題,展開一場頭腦風暴,為源潭陶瓷行業轉型升級之路出謀獻策。
政府部門:
“形成新標準之后,不達標的都關掉!”
“形成新標準之后,不達標的都關掉!”清遠市科技局副局長張佰根的一句話,表明政府部門對陶瓷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態度的堅決。面對著不少企業對推行煤改氣存在僥幸心理,會議主持人、廣東省陶瓷協會名譽會長李竟先提醒,轉型升級是陶瓷行業的大趨勢,會議不是研究到底要不要轉型升級,而是在確定要轉型升級的基礎上,探討到底應該怎么改。
對于源潭不少企業認為“走得先就倒得快”,張佰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走在前面的風險會相對較大,但是政府會給相應的幫助和扶持;后面再進行改造的企業,雖然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但門檻會提高,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沒有走在最前的那么大。”
專家:“沒有落實,報告等于一紙空文!”
“沒有落實總策劃人,研究報告等于一紙空文!”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吳基球認為,“我最擔心的是大家在這里這么辛苦討論了一整天,到時候只形成一份總結報告,就什么都沒有了!”他表示,落實一個深知行業規則、具有權威和協調能力的個人或社會組織作為連接政府部門與企業溝通的橋梁,是使得所有研究出來的項目能夠得到落實、企業出現的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的關鍵,不然,所有的研究最后只會成為“一紙空文”。
對此,張佰根以再生金屬行業改造升級為例,驗證吳教授的說法。他表示,清遠的再生金屬行業也經歷轉型之痛,這個過程再生金屬商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危機剛發生的時候,再生金屬行業商會就會以文件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市委市政府在經過調研之后,馬上出臺相應的對策,這就避免了很多矛盾的產生。”清城區科技局副局長楊鳳珍呼吁,在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時期,陶瓷行業商會應該發揮行業作用,多與陶瓷企業溝通,針對企業提出的需求,落實到項目,向市政府申報,政府部門才能出臺相應對策予以調解。
節省人力 更提高產品質量
盡管源潭片區大部分企業對“煤改氣”表示壓力山大,但記者通過采訪發現,因為天然氣在節能降耗、環保治理、縮減勞動力、提高產品質量方面均有優勢,更有利于可持續性發展,所以,目前,清遠部分具有一定規模,以科技研發為主的企業,早已做好了可行性分析和投資概算,正迫切等待天然氣的到來。“等到天然氣管道修到清遠的時候,我們就馬上投入實施。”清遠市簡一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君之說。
楊君之告訴記者,天然氣在節能降耗和環保治理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相對于節省生產成本,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可持續性發展。“如果改為燒氣的話,排放的是二氧化碳跟水,就沒有了污染,車間也會干凈很多,更有利于長久發展。”此外,使用天然氣能縮減勞動力和提高產品質量,這也是傳統的燃料煤無法比擬的。“現在煤氣站一條線大概有20人,‘煤改氣’之后,這部分勞動力就可以減免。同時使用天然氣之后,產品的質量也能提高1個百分點。”
“走得先就倒得快”
“改造后首先倒下的是我們!”部分源潭陶瓷企業代表的發言,直射源潭陶瓷企業轉型升級之痛。源潭作為佛山地區陶瓷行業產業轉移的承接地,由知名陶瓷企業在該地設廠,雖然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較高,但研發基地大多不在源潭,缺乏原創技術和成果,只能通過壓低生產成本、擴大銷售量獲得利潤,對生產成本較為敏感。據悉,煤改氣之后,單單燃料費用就要比原來增加30%,每一條線每年在燃料費用上,至少增加400萬,這對企業來講,是個沉重的負擔。為此,不少源潭企業對推行“煤改氣”之后,生產成本的增加極度擔憂。
“我們是2004年過來的,那時候購買將煤改為水煤氣的裝置,已經花掉了2000多萬,如果統一再改,每平方增加好幾塊錢,實在難以承受。”當天,也有部分企業代表建議政府部門暫時撇開源潭片區“另辟蹊徑”。“一直以來,我們為了環保費了很大的力氣,前年才進行技術改造,引進了4套意大利設備,花了不少錢,現在又要改,我們努力了,也累了,希望政府部門能引入一些先進的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來源: 《南方日報》)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