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自上世紀末開始,伴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的高歌猛進,依托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巨大的成本優勢,中國建筑陶瓷行業迎來了長達十幾年的高紅利期。在此誘因之下,建陶新產區競相登場,瓷磚生產線飛速擴張,瓷磚產能屢創新高,供大于求的矛盾不斷加劇。
自2018年以來,國內房地產企業頻頻暴雷,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去庫存時期。房地產的衰退導致了包括瓷磚在內的建材家居產品需求快速下滑,再加上歐美發達國家擔心中國經濟崛起影響其利益,以各種手段限制進口中國產品,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瓷磚產業發展較快。由于成本優勢被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承接,中國建陶行業內外受困。而原料價格逐漸上漲,產品價格時有下滑,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對陶瓷企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如何破局生存困境,以保證銷售額不跌破經營中的盈虧平衡點,成為近幾年陶瓷企業考慮最多的問題。
筆者梳理發現,陶企采用的招數大致有以下三種。
得地理優勢
利用閑置生產線轉產鋰電
自2021年初,碳酸鋰價格一路高漲,從起初5萬元/噸,至2022年10月份突破到52萬元/噸。碳酸鋰價格猛漲,使得含有少量氧化鋰的鋰礦廢渣也具有了較高的提鋰價值。江西宜春擁有大量的鋰礦廢渣,為區域內的陶瓷企業提供了轉產鋰渣坯的地理優勢。因此,高安建陶產區的一些陶瓷企業迅速將閑置的瓷磚生產線租賃給鋰電企業轉產鋰渣坯,收取租金,在鋰電這條新賽道也能淘到第一桶金。然而,陶瓷企業卻無法掌握其中的關鍵技術。
由于轉產鋰渣坯門檻過低,大量陶企涌入這一領域。到去年9月底,高安轉產鋰電的陶瓷生產線就達40條之多,最終導致政府干預。事實上,陶瓷企業轉產鋰電,也僅是應對當下之舉。所謂轉鋰電,也只是從鋰礦廢渣中加工提鋰,并不能真正跨界到鋰電新能源領域。隨著鋰礦廢渣的減少和碳酸鋰價格的下降,陶瓷企業生產線何去何從成為一個問題。
憑借實力
向周邊產業擴張
在主業增長乏力甚至營收出現下滑之勢時,擴張業務范圍成為解決發展困境的不二法門。建陶屬于重資產傳統行業,陶瓷企業轉型會有巨大的資金風險,眼光長遠的頭部陶瓷企業沿著自己的主業早已紛紛在向周邊或下游延伸擴張。
如東鵬控股,很早就從東鵬瓷磚向東鵬木地板、東鵬整裝衛浴、東鵬新材,東鵬整裝家居、東鵬涂料、硅藻泥等建材品類擴展,產品涵蓋了大家居建材多個品類。金意陶集團則與景德鎮陶文旅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建設金綠能新材生產線,生產綠能復合板、防火板、隔音板等,為裝配式建筑和整體裝飾提供解決方案。箭牌家居的做法是全面進軍大家居領域,產品包括瓷磚、衛浴、家居、五金龍頭等建筑裝飾材料。另外,新中源、惠達、海鷗等企業,則是把目光盯上了裝配式建筑這塊蛋糕。
當然,由于大企業規模大、原始積累多、資本實力強,可以支撐其跨界邁出更大的步伐。如最近新明珠集團聯合江蘇京油能源燃氣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肇慶市威如明珠能源有限公司,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石油天然氣技術服務;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技術開發等。又如新中源在去年高調跨界進入預制菜賽道。
整合資源
向周邊輔材延伸
那么中小型企業又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呢?
有部分腰部品牌反應迅速,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有的利用自己的生產能力為其他品牌貼牌生產,還有的干脆將生產線包給懂技術、會管理的職業經理人打理,或直接租給客戶資源更多的人。
小型企業因自己的資金少,不能與大品牌相比,但也有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如在產品上聚焦,做出自己的特色產品,產品款式盡量做少,一定做精做專;還可以在輔材上做文章,如瓷磚膠、美縫劑等。這類輔材市場正在放量上漲,銷售額已不容忽視,企業無需再另開賽道,只是順風順水,搭配自己的產品在現有渠道一起銷售。這樣做既可以讓渠道商受益,品牌也在不需要增加任何成本的基礎上提高了銷售額。關鍵是這些輔材貼牌簡單方便,不用庫存,也就不需要占用資金,屬于只負責賺錢不負責投資的產品。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競爭的王道。陶瓷企業無論大小,只要不盲目跟風,找準自己的定位,任何時候都會擁有一條屬于自己的賽道。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