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有些小釉料企業,它存在的時候你沒聽說過,它消失的時候你也不知道……”2021年,陶瓷企業生存不易,陶瓷化工原料企業發展更加艱難,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陶瓷企業降成本壓價格等壓力,有化工原料企業形容自己是“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無話語權者。”
近日,《陶瓷信息》走訪佛山多家陶瓷化工原材料、色釉料企業,揭開上游供應商群體在當前形勢下的生存現狀與經營壓力。有供應商表示,“去年賣了一個億的原材料,利潤才兩三百萬元,今年同行間無底線的價格戰更加激烈,現在是有訂單、沒利潤。”
無底線的價格戰
供應商利潤“薄如紙”
“近幾年最顯著的壓力是,出貨量沒變,但利潤率卻大幅下滑。”佛山多家陶瓷化工原材料、色釉料企業一致向《陶瓷信息》表示,2021年預計這種壓力會更大。
“今年過完年,我們很少接到陶瓷廠的咨詢電話,或者就算接到了詢價電話,通常也沒了下文。”佛山一家氧化鋅企業負責人程生(化名)告訴《陶瓷信息》。
據走訪了解,今年開工以來,大部分陶瓷化工原材料、色釉料企業都處于較為“冷清”的狀態,這是行業的普遍現象。一方面,今年廣東產區點火出磚時間相對往年普遍較晚;另一方面,春節過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讓陶瓷企業踟躕觀望,大部分選擇先消化前期囤貨,待原材料價格回落后再進行采購。
由于化工原材料、色釉料企業一直處于“小、散、混、亂”的低集中度狀態,在與陶瓷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是典型的弱勢一方和“無話語權者”。陶瓷企業對其上游供應商有眾多選擇,以致于供應商同行都在以“無底線的價格戰”爭搶市場。
“同樣的產品,總有同行的報價比你更低。”程生說,現在化工原材料的價格太透明了,加上陶瓷企業都很精明,每次訂貨前都會在行業內打聽一圈價格行情,只要價格比同行稍貴一點點都不會合作。
程生告訴《陶瓷信息》,由于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每天都有不同的化工企業給陶瓷廠打電話、發信息,或者去到廠里推銷各自的產品,而且價格“一個比一個便宜”,所以有時候陶瓷企業甚至比化工、色釉料企業更迅速掌握最新的原材料價格動態。
除了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色釉料供應商的另一大挑戰是,陶瓷行業發展越來越成熟,釉料配方、技術的透明度越來越高,以及科技發展、檢測儀器的進步,大部分陶瓷企業掌握了釉料制作的配方技術,然后自主生產,進一步搶占了釉料供應商的市場份額。
“比如我自己,在陶瓷化工行業干了10多年,只要給我配方,基本上所有的釉料產品都能夠配出來。”程生向《陶瓷信息》表示。
有業內資深人士指出:“現在不少陶瓷企業都是自己生產釉料,即使使用供應商提供的釉料,也只是用在部分生產線上,其它生產線都是用自己生產制作的釉料,這才是對釉料企業真正致命的地方。”
“實際上,現在供應商做得都很艱苦,但企業得先活下去,只要不是虧損,再低的利潤都得去做,否則很容易造成客戶的流失。”佛山一家釉料公司負責人龍剛(化名)解釋道,市場份額越來越少,大量的釉料公司只能靠“低價”去爭搶市場,以求“硬抗”到最后,成為強者。
當然,也有些陶瓷企業,不是價格便宜就能夠與他們促成合作。部分知名陶瓷廠對原材料的品質要求較高,要求供應商具備相應的資質,這也是大型色釉料企業的優勢所在。
原材料價格上漲
陶瓷廠卻要求降價
“初步分析,今年釉料企業的日子會非常難過。”對于今年的行情,多家化工原料、色釉料企業表示,并不持樂觀態度,今年生存壓力或許更大,而去年、前年的生意可能是最近幾年相對較好的。
“今年各類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但陶瓷企業反而還要求我們降低產品價格。”佛山一家知名釉料公司銷售負責人汪先生(化名)反映,比如去年底,一知名地產商給某陶企提出降價要求,該陶企為壓縮成本,將成本壓力轉嫁到上游陶瓷化工釉料供應商身上,直接要求供應商降價,“今年開年原材料價格暴漲,作為釉料供應商,如果再降低產品供應價格,極有可能就是虧本完成訂單。”
據透露,對于今年猝不及防的原材料價格暴漲,很多化工、釉料企業生存舉步維艱,為了維持客戶關系,甚至虧本完成訂單。
多位供應商表示,目前整個陶瓷化工原材料、色釉料行業都希望陶瓷企業能夠允許他們在合理的范圍內跟隨市場變化上調價格,讓企業不至于虧本生存。汪先生說道,“春節過后,原材料價格上漲,但當我們將產品送至陶瓷廠,陶瓷廠卻拒絕我們上調產品價格的要求。”
“雖然生產成本增加,但我們現在到陶瓷廠不敢輕易向他們提出漲價要求,甚至為了維護生意關系,可能還會降價。”程生無奈地表示。
“如果市場里前期的存貨還沒被消化完,這時候漲價就相當于自斷后路,就算小幅度上漲一點點,陶瓷廠也會立馬就砍單。”程生告訴《陶瓷信息》,由于市場競爭太激烈,為了能夠在行業內繼續生存下去,化工原料、色釉料企業大都采取“讓利不讓客”的經營模式,寧愿虧錢都要守住客戶。
不僅利潤空間越來越微薄,陶瓷企業同時延長了對化工原料、色釉料企業的付款周期。“現在陶瓷企業的賬很不好收,承諾是三個月賬期,但很可能要半年時間才能收到。”程生表示,化工原料、色釉料企業不僅需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支撐,更需要有強大的市場預判能力、抗風險能力。
“有訂單,沒利潤”是近年來大部分化工原料、色釉料企業的真實寫照。程生調侃道,現在的行業現狀是,能夠站穩腳跟、保持不虧損、正常給員工發工資的企業,就已經是好企業了。
(文章轉載自陶瓷信息)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