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曹虎,“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得意門生,現擔任科特勒咨詢集團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及新加坡CEO,帶領科特勒中國團隊服務了包括OPPO、華為、蒙牛、小紅書等超過120家大型企業和創新公司的市場戰略和品牌戰略項目,撰寫并出版了《什么是營銷》《新增長路徑》《溢出:新質生產力浪潮下中國企業出海營銷戰略》等書籍。
5月26日,曹虎博士受邀參加首屆泛家居行業品牌節,通過一場《品牌新世界——AI時代的H2H品牌》主題演講,掀起了泛家居行業的品牌思想熱潮。甚至有參會者表示,這場演講堪稱泛家居品牌人必聽的一堂課,錯過將損失一個億!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文字整理稿,未經嘉賓本人審核)
毫無疑問,企業如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成本不斷上升,價格不斷內卷,市場卻進入了存量甚至是縮量的階段。
有人以為這個時候品牌無用了,實際上品牌反而變得更重要。存量時代,企業要瓜分或重構整個市場格局,靠的一定是品牌。
品牌背后,既代表了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還代表了人文的溫度,不僅是對消費者需求的一份理解,更是對人們美好生活的一次描繪。
品牌要成為消費者的最佳價值提供者
今天我們一講到科技創新,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是更快、更高、更強的增強式創新。這是一個誤區,科技創新不僅僅要更快、更高、更強,最最核心的其實是更適合我們自己。
尤其是現在大家都在談消費者降級,準確來說應該是消費分級(K型分化),這時候人們一方面需要增強式創新,另一方面還需要一些節儉式創新,實用、夠用、好用、易用即可。
所以今天的品牌的價值方程式,已經從過去的高舉高打,將品牌認知度視為唯一驅動因素的構建方式,變成了“品牌要成為消費者最佳價值提供者”。
這時候品牌要避免走入兩個極點。一個是拼誰更低價,比賤是沒有前途的,在比賤的世界里,沒有最賤,只有更賤;另一個是拼命做溢價,這種純粹是自嗨,注定無法獲得長期的顧客價值。
現在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基于對“誰是我們最重要的顧客”這件事情的深度理解,圍繞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內心渴望,構建出最佳價值。與此同時,我們的定價還不能將價值全部收為企業所有,要給消費者留出足夠的溢價空間,這才能稱為“最佳價值提供者”。
我認為,在當下這種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最重要的品牌策略就是成為“最佳價值提供者”。
營銷要抓住最根本不變的底層邏輯
近兩年爆火的AI,其實只是科技時代的縮影,在這樣一個科技大爆發的時代,品牌要成為消費者的最佳價值提供者,必須關注以下幾點。
首先是不要忘記初心。企業的初心是什么?品牌的初心是什么?德魯克先生和科特勒先生都曾說過一句話——所有企業有且只有一個核心的使命,就是創造顧客。說白了,顧客就是我們的初心。
其次大家要記住,顧客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我們做品牌營銷工作,最終都不要忘記我們是human to human,是人對人的溝通。我們的產品不僅要很牛,技術很先進,還要能夠融入人們生活,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讓每一個消費者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一個家庭過得更幸福。
技術越是發達,企業越要回歸本源,去找出終極的解決方案,保持科技創新和人文溫度,最終關照人的成長。
營銷其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先行后知的學科,當你看到滿大街都在講這個理論,還告訴你按照1、2、3、4點去做就能成功,這時候其實已經成功不了了,在你之前已經有千千萬萬的人撲上去,你再照著做就是跳坑。
營銷的實踐永遠領先于營銷的理論,所以我們要敬畏一線,敬畏消費者,敬畏經銷商,敬畏合作伙伴。如果你是品牌主,那么你更加有責任和義務走到一線,面對新的趨勢,你要負責觀察、總結、優化,然后在全公司進行推廣,變成一個組織性行為,形成一個新的SOP。
這時可能有人會疑惑,既然說做品牌需要不斷實踐和試錯,那么為什么還要學習營銷理論?
事實上,真正卓越且優秀的理論,它永遠是在幫你歸納梳理,告訴你做事的底層邏輯,這些底層邏輯一般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共識。例如大家經常討論的第一性原理,新能源車、宇樹機器人、Deep seek取得成功的底層邏輯,都是源于第一性原理。
抓住最根本不變的底層邏輯,再結合企業的目標、資源,在此基礎上一層一層地構建具體的戰略、打法、模式,企業才有可能成功。今天有很多成功經驗分享,誤導我們去學習人家上面的雕花部分,學各種營銷手段,如果你沒有掌握最根本的底層邏輯,就只會越學越暈,越做越焦慮。
現在我們再來思考打造品牌最核心的底層邏輯是什么?第一是以顧客價價值為中心,第二是圍繞顧客價值展開差異化創新,第三是從一樁買賣變成長期價值關系,也就是顧客終身價值(CLV)。
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顧客購買一瓶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的價值就是幾塊錢,但如果這個顧客每月甚至每周都要喝可口可樂,20年下來其價值就會成千百倍放大。今天做品牌營銷,一定要從普通的交易變成長期關系的維護。
信息粉塵化時代的品牌傳播方式
前面說底層邏輯不會輕易改變,但品牌的打法卻在不斷發生變化,因為宏觀大環境在變、技術在變、媒介在變,更重要是消費者也在變。我們有一句話叫沒有人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
以前做品牌的傳播,企業會選一些集中式的、高效率的媒體,在某個電視臺做一條廣告,信息就能覆蓋幾千萬人。大家想想今天這種傳播效率的媒體還有嗎?顯然已經沒有了。
就拿短視頻平臺舉例,抖音的日活已經超8億了,在上面投放一條UGC內容或者品牌產生的內容,真正能觸達的只有了幾千人,幾萬人都算很不錯了。這樣的傳播環境,已經不能叫碎片化,而是應該叫粉塵化。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一個信息繭房里,不信大家打開小紅書,沒有一個人的推薦頁是一樣。大家會發現我們有時候做品牌做得很嗨,最終卻只有身邊的部分人知道,非行業內的人壓根沒有聽說過這個品牌。
請個著名導演,用非常牛掰的創意,用最好的視覺表達,制作一個廣告大片,再配合招商、新品發布,在短時間內便引爆全國。這是上個時代做品牌的三板斧,今天已經玩不轉了。
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恐怖的數據,某著名食品公司以前一年生產的營銷視頻大概是幾十條,進入短視頻時代之后,他們每年光是品牌方產出的營銷視頻數量就在200—300萬之間,這還沒算合作的KOC\KOL,以及合作伙伴或者經銷商生產的二創視頻。而且這些視頻并不是說做出來發掉就完事,它還涉及到怎么去投放、運營,分析ROI等等數據。
大家想一想,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什么樣企業能有這么龐大的市場部來生產這些內容?
AI不會替代所有人,它只會替代不會使用AI的人。我們要學會把這些大模型、智能體,變成解決我們品牌傳播的工具,包括產品的上市、渠道,內容的分發、轉化,驅動品牌營銷收獲更高的ROI。
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是顧客
過去大家可能習慣了高增長、高收益這種高歌猛進的狀態,企業的目標都是追求市場份額的最大化。今天,我們要學會習慣技術重構、消費變化而帶來的緩慢增長,適應這個存量甚至是縮量的時代。
憑借我服務了這么多企業的經驗,我可以告訴大家:今天誰盲目、過度增長,誰增長得最快,誰就死得最快。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過去這些年行業高速增長,其實掩蓋了很多問題,例如管理能力跟不上,人才團隊跟不上等等。那些靠壓貨給渠道帶來的增長,今天顯然已經壓不動了。
所以每個企業都要清晰認知到自己所在行業的“最小必要增長速度”是什么,從高增長轉為高質量增長。除此之外,你還要賦能B端,讓經銷商和合作伙伴變成高質量經營;而C端消費者,則是在座各位最大的機會,也是最大的挑戰。
以前我們常說來者是客,看似來者不拒,實際卻離顧客最遠。今天我們要走近這群人,了解這群人,分析這群人;識別誰才是我的高價值顧客;誰是我的盈利型顧客;誰是我的增長型顧客;誰是讓我天天賠錢的顧客;只有將他們進行精準區分,才能讓你的顧客組合變得更加優質。
所謂高質量經營的落腳點,就是落在對顧客盈利能力、顧客成長性的識別上。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用差異化的貨盤和產品組合、精準的觸達方式和營銷內容去影響這群人。
為什么有人會覺得現在品牌越來越難做,投入的成本和溢價不匹配,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沒有識別“誰是我最重要的顧客”,導致品牌投入變成無效投入。
以往以大投放、大分銷為主的營銷模式,我們叫叫賭博式營銷;今天我們要轉變成運營式營銷,從顧客購買鏈的A5環節展開運營,讓前段A1的投放轉化率變高,變得有確定性。
品牌以前之所以不做這種運營式營銷,是因為那時候我們沒有鏈接用戶,缺乏顧客數據。企業往往要等上幾個月,才能看到經銷商和終端反饋回來的真實銷售情況,而如今科技的手段讓這一切都變成了一門科學的算法,給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便利、效率。
出海,打開品牌新世界的大門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叫《品牌新世界》,始終繞不開“出海”這個話題。
站在全球視角來看,中國泛家居企業其實有著巨大的機會,因為我們數字化技術的開發應用,在全球是遙遙領先的水平。不僅如此,中國的消費者、渠道商和品牌主采用數字工具的滲透率,以及數字化相關人才儲備,也是遙遙領先的。
大家可以看到,成功出海的中國企業都具備了很強的數字化能力,這是中國企業出海最大的優勢之一。
縱觀品牌發展史和世界經濟史,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些GDP最高和增速最快的經濟體,我們稱之為世界經濟的中心;而這些國家和地區又是絕大多數國際品牌的發源地,所以品牌中心和經濟中心是高度重合的。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5—10年的時間里,必然會有數以千計的中國本土品牌/華人品牌會成長為國際品牌,在全球得到廣泛的認可,被尊敬、被購買。
今天這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打造全球超級品牌對我們泛家居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我們除了要在內陸市場做到老大,還要成為全球這個行業的老大。
從這點看,出海會為企業打開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如果說原來的歐美品牌是舊大陸,那么品牌新世界就是這些不斷崛起的、源于中國的品牌。
以前有的企業內需市場做的還不錯,海外市場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錦上添花,但今天內需已經不足以支撐企業發展,出海就成為了一個必選項。如何實現內需、出口、出海三輪驅動,是身處存量或縮量市場的泛家居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跟大家普及一個概念,出海和出口是不一樣的。出口是在國內完成所有的增值,再將商品賣到海外,企業獲得的利潤是海外價格減去國內生產成本,再乘以匯率,最后再減去關稅;而出海是在消費市場或是臨近消費市場完成增值的環節,再將商品賣給本地市場,企業獲得的利潤是海外價格減去海外成本,再乘以匯率,不存在所謂的關稅問題。
深度解讀科特勒的人本營銷(H2H)
科技和人文,已經成為行業乃至企業成長缺一不可的關鍵動力。成功的品牌,都是既掌握了科技創新的能力,同時又能將這種能力用于幫助消費者營造美好生活。
大家請記住一句話,消費者已經覺醒了。他們不愿意天天坐在家里等你拿著品牌廣告給他洗腦,他們希望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所以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價值觀去選擇產品和品牌,甚至在產品形成前和品牌共同構建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今消費者更愿意接受的營銷內容,也從品牌方的單方面輸出,變成了真實用戶參與共創,這是消費者覺醒的典型特征。
基于這種特征,科特勒先生提出了一個新的品牌概念和模型——H2H,也叫人本營銷。H2H本質上其實只講一件事,就是品牌的核心、觸點、服務、產品都要圍繞著人的體驗展開。弄清楚以下三個問題。
問題一:誰是你最重要的顧客?
在座各位服務了那么多消費者,真不知道哪一類消費者是你最重要的顧客?世界上絕大多數產品和品牌是無法服務所有人的,我們一定是服務某一類人。如果一個產品按照人類平均需求、愛好、審美、使用量、支付能力去生產,這個產品就會變得非常平庸,看似適合所有人,但在每個消費者看來都不適合自己。真正的差異化,不能和別人一樣,也不能比別人好一點,而是要做到我是唯一。
差異化的源頭,是先要找到最重要的人群。誰是你最重要的顧客?你為誰而來?你的品牌為誰而存在?回答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肅,但是也是非常痛苦的。
那些號稱我是品牌,但價格賣得比別人低的,不叫品牌,叫知名商標。所有偉大的品牌,要么成為了文化的符號,要么成為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要么被尊重,被尊敬、被向往,要么就是賣出了相當高的溢價,這是偉大品牌的特征。
以MiuMiu為例,他們“最具價值人群”概括起來就是富家千金。這群人從小生活衣食無憂,但大多數又不會繼承家業,也就是底層有基礎、上層有天花板的字母一群處于中間層的人。這群人內心的情感訴求是什么?是各種辦法的作妖、體驗、表達自我。這群人是永遠的少女,也是MiuMiu的品牌muse。
以NIKE為例,這個品牌為誰而生?服務于誰?誰是他們內心最重要的人?他們創始人本身就是運動教練,所以他們的鞋子最開始是為職業運動員量身打造的,這些競技英雄成為了NIKE的品牌muse。
當然,品牌打造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說你的品牌定位只能賣給這個人,就不能賣給其他人,這不叫聚焦,叫刻舟求劍。真正偉大的品牌,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
例如NIKE的核心人群是職業運動員,而中國人群又影響著非職業運動員和運動愛好者們,引領他們的生活方式,于是品牌提出了If you have a body, you are athlete(就是如果你有身體,你就是個運動員)讓品牌從最開始非常精且專的一個“功能性強大的競技英雄的專業品牌”,成長為一個“人人都可以享受運動的生活品牌”。大家可以看到,品牌是會隨著顧客的不斷破圈,而不斷演變、進化、生長的。
成就偉大的品牌不是種草,而是種樹,先要找到自己的根在哪,不斷扎根,不斷發芽,最終成為一棵蒼天大樹,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文化符號,成為和消費者永遠講述不完的故事,成為一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文化對話。
問題二:品牌代表了什么樣的價值觀?
大家要記住一個簡單粗暴的事實——品牌和產品看似是兩件事,但也是兩件相互融合的事。就像人的靈魂和肉體,品牌的內容營銷為產品賦予意義,給產品帶來生命力;產品像流水一樣,隨著技術不斷的迭代,滋養品牌不斷成長。
以Patagonia為例,這是一個專業的登山戶外運動的品牌,這家公司在美國市場被評選為最受尊敬的品牌NO.1。而他受大家尊敬的原因,是品牌始終堅守且踐行的環保理念,這樣讓有相同價值觀的消費者成為其忠實的用戶。
打環保旗號的品牌那么多,人家能成功,有的卻成功不了,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來真的,還是在作秀。就好比日記,寫完帶到墳墓里的叫日記,寫完為了發表的不叫日記。品牌的價值觀必須要來真的,它本質上和愛情一樣,要靠行動來打動對方。做品牌絕對不僅僅是依靠語言傳播體系而已,品牌是用行動讓消費者看到你真實,感知到你真誠。
真實、真誠,是今天品牌打造最稀缺的。很多人做不好品牌,或者說覺得品牌很難做,那都是因為你是假的,你都是在裝。
做品牌還要有長期主義。早在2010年,我就去參觀了老鋪黃金在北京開的兩家旗艦店,但是我覺得這個品牌還不錯,但是真正要做起來還差些機會。14年過去了,老鋪黃金在一夜之間爆火,他們的品牌視覺、產品設計還是和之前差不多,沒有太大變化。突然爆火的原因,是他們所堅守的“最具價值的人群”開始購買他們產品。
做品牌的長期主義,具體體現在對自身價值的篤定,對目標核心客群的堅守和承諾。
世界上95%以上的企業都停留在做買賣層面,只有5%的企業才是真正做品牌,這個過程很艱難,卻也成為了人性的試金石。別人做什么,我們就跟著做什么,是做買賣的思路;做品牌要有定力,用一種不止于商業使命和愿景的價值觀,和目標人群形成強烈的感召和互動,通過優秀的產品來表達你的偉大的品牌夢想。
問題三:H2H品牌如何塑造?
今天中國處在一個豐裕時代,我們生活中永遠不缺一款功能完備、質量不錯的產品,甚至每次消費都面臨過剩的選擇。品牌要成功,僅僅靠功能強大,靠某一單項技術突破,短期內可以賣貨,長期看卻是沒有價值的。這時,功能價值、情感價值變得同樣重要。
要知道,任何的技術都會在很快的時間內被迭代,技術不能構成品牌完整護城河,除非像個別比如制藥行業,存在壟斷專利的情況。所以我們不僅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創造功能性價值,還要進一步塑造更多的情感價值,包括情緒、價值觀、信仰體系等等。
大家老是說需求萎縮,其實仔細分析會發現里面有三個層級。第一個是need(需要),人口渴就需要喝水,和自己的生物特征相關的叫需要;第二個是desire(欲望),有時候我口渴了但不滿足于喝白開水,還想喝點冰啤酒,這種叫欲望,營銷做的就是激發人類的無限欲望。
第三個是demand(需求),它是由欲望×支付能力構成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說市場消費力不足,因為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太少,支付能力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可以提升提升消費者的欲望,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欲望金字塔來看,最底層的是功能性欲望,其次是情感,接著是生活方式,最頂尖才是價值觀。
所以大家千萬別再說自己的品牌和產品沒法差異化了,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找到核心客群?有沒有找到自己種樹的根在哪?
此外大家做品牌一定要牢記品牌價值的二元性。一個是功能價值,代表你的產品品質非常卓越,功能強大;另一個是情感價值,代表你和消費者的理解、信任、熱愛等等價值觀的共鳴。只有你的顧客對產品認同,對品牌發展持續關注和參與,你才真正擁有競爭對手根本學不走也拿不走的東西。
總結
人本營銷(H2H),強調的是品牌除了要有功能卓越的產品,還要賦予品牌溫度,也就是所謂的人感。人感可以歸納為7感,分別是儀式感、松弛感、原生感、真實感、高級感、社交感、氛圍感,大家打造品牌的時候可以一一對號入座。
人本營銷(H2H)還有2大基石。第一個基石是種樹,要持續推出重磅炸彈級的優質內容,引領行業未來議程,設置客戶價值標準;第二個基石是品牌行動主義,品牌有明確的價值觀和宗旨,對社會事務有態度并付諸實際行動。
AI數智時代,人本營銷(H2H)模式成功的核心是真實、可靠,用功能價值解決問題,用經濟價值創造收益,用情感價值引領未來。
\\\\\\
演講最后,我想用科特勒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五年內,如果你還是用一樣的方式做著一樣的生意,那么你離關門大吉就不遠了!”
如今AI的到來,給這一切按下了加速鍵,我覺得5年可能會縮短到3年。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實踐、更新、迭代。
人終其一生,都是在不斷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兌現承諾;做品牌也是一樣,對用戶承諾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去實現它。謝謝大家!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