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2022中國瓷磚(瓦)產能調查報告》顯示,全國陶瓷磚產能從2020年的123.2億平方米增長到2022年的125.6億平方米,增長率為1.91%,兩年間全國建筑陶瓷生產線淘汰275條,淘汰比例近10%,而2022年全國陶瓷磚產量為73.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2.74%。
陶企固然可以通過擴大產能獲得競爭優勢,因為隨著產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圍內,產品的單位固定成本會降低,企業可以憑借低成本提升競爭優勢,但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陶企的生產能力已經遠高于市場的總需求,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加劇,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以及利潤率都有所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瓷磚生產線技改、新建的數量遠不如往年。據中陶君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共有超40條瓷磚生產線技改/新建,總投資超21.23億元。
超28個瓷磚生產線新建/技改通過
“產能出海”持續走熱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除去已點火投產的生產線,全國共有超28個瓷磚生產線新建、技改相關項目通過備案審核,其中有5項為投資海外的瓷磚生產線。
廣東匯遠陶瓷有限公司陶瓷生產項目二期工程項目投資49000萬元,項目規劃用地10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5萬平方米,項目設計年生產拋光磚4500萬平方米。
高安市三星陶瓷有限公司年產450萬平方米陶瓷產品生產技改項目投資2000萬元,預計一線年產年產190萬平方米墊板,二線年產260萬平方米小地磚。
江西好望角實業有限公司年產600萬平方米陶瓷生產線技改項目投資3300萬元,生產產品以全釉磚、通體磚、瓷拋磚為主,預計年產600萬平方米。
高安羅斯福陶瓷有限公司年產1500萬中板瓷磚技改項目投資10500萬元,該項目將改造一條窯爐、改造原料系統、壓機、拋光線、釉線、噴墨打印機、除塵等環保設施,主要生產400×800mm的中板瓷磚。
5月30日,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福建省泉州豪華陶瓷有限公司新增年產324萬平方米仿古木紋磚生產線技改項目節能報告的審查意見》。公告稱,同意該項目的節能報告通過審查。據公告,項目為改建項目,拆除原1#墻地磚的窯爐生產線,建設一條新型節能陶瓷窯爐生產線,擬于2023年7月投產。
......
另外,除了有5項海外投資瓷磚生產線項目通過備案審核外,近期也有不少海外生產線點火投產。
4月,西班牙瓷磚制造商Peronda投資的薩克米Maestro FMA新窯爐在2號工廠投入運營,同時啟動了用于巖板生產的Continua+ 生產線。該窯爐總長度為243.6米,最大可生產1600×3200mm的巖板。目前,該窯爐燒制的產品規格包括20mm厚度的1000×1000mm規格產品、6—10mm厚度的1000×2750mm規格產品和6—10mm厚度的1000×1000mm和1000×1800mm規格產品。
近日,由摩德娜和印度上市陶企Prism Johnson聯手打造的高端智能兩次燒瓷片生產線在杜加爾布爾(Dugarpur)順利點火。該線主要生產尺寸為300×600mm、300×450mm、300×600mm的高端瓷片,日產量可達18000平方米。
同期,由摩德娜和印度陶企Simpolo攜手共創的印度首條“氫就緒- Hydrogen Ready”的高端瓷磚生產線迎來了點火盛典。該線主要生產的巖板產品包含從600×1200mm到1200×3200mm的全規格高端產品。
5月22日,馬來西亞International Ceramic Manufacturing Hub Sdn Bhd ( 國際陶瓷制造中心)ICMH-1#新型節能智能輥道窯舉行點火儀式。據了解,ICMH公司由新加坡合發利集團在新加坡成立的公司Hafary Element Pte. Ltd. 投資創建,計劃首期投資5億元人民幣,主要生產高端600×1200mm、600×600mm雙零吸水率全拋釉及仿古磚產品,產能最大可達30000平方/日。
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上升以及人口紅利的衰減,“產能出海”的熱度也越來越高,海外市場存在著更多的增量機會,因此走出去成為陶企業績增長的新途徑之一。以科達制造為例,2022年其海外建材實現近33億元的收入,毛利率43%,維持較高盈利水平。
生產線新投建仍在進行中
累計超過27條
盡管國內生產線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部分陶企仍在計劃投建“超級大線”,最高日產能達15萬平方米。
5月31日,廣西高峰陶瓷有限公司與科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舉行了“大板智能整線工程合作簽約儀式”。根據合約,科達將為廣西高峰提供4臺KD7808壓機、高效節能六層干燥器、高效節能寬體輥道窯、智能包裝前儲磚系統、快速全兼容自動包裝線在內的整線設備。高峰陶瓷成立于2022年,廠址設立在廣西岑溪,占地500多畝,建設3條全自動化現代瓷磚生產線,項目建成投入運營以后,日產能達15萬平米,年產值超10億元。
6月1日,華碩控股集團的生產及銷售團隊將進駐原恩平俊輝陶瓷,啟動華碩控股集團在廣東恩平基地的生產線檢修投產工作。該基地首期生產線的檢修工作預計在今年8月底完成,屆時將建成投產大型中板、拋釉磚智能生產線,基地建成后,日產能約10萬平方米,產品結構覆蓋400×800mm中板、800×800mm、600×1200mm、750×1500mm以及900×1800mm大板等拋釉磚全品項系列。
而歐神諾陶瓷總投資14.5億元的墻地磚生產項目,和廣西恒希建材總投資2.5億元的年產1980萬㎡中高檔陶瓷內墻磚、1800萬㎡中高檔陶瓷大板地磚(一次燒成)技改項目均計劃于今年12月竣工。
生產線新建、技改的數量以及規模遠超行業人士的想象,技術更新迭代、主流產品規格的變化以及日益嚴格的生態環境管控,這些因素都在倒逼著陶企升級原有的生產線,以更高的生產效率、更低的生產成本、更節能的生產技術,贏得競爭優勢。
此前剛投產的簡一廣西生產基地是建陶行業中第一家全面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作為燃料的生產基地。與使用燃煤(水煤氣)的生產線相比,簡一的窯爐可節能20%,減少碳排放量超過40%;簡一單位產值能耗領先國內同行,排名第一,工業增加值能耗低于行業5~8倍。值得一提的是,簡一廣西生產基地還采用了建筑光伏一體化(即BIPV)設計進行光伏發電,年均光伏發電量6000萬度,年均節省標煤20000噸、二氧化碳減排量54000噸、二氧化硫排放減少160噸。
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今新建成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綠色環保,早已不再像過去一樣一味地追求單線產量。當行業出現產能過剩時,順勢將制造升級為智造,降本增效,尋求高附加值,是陶企要集中力量做的一件事。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