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115-2002
文/禪殘
A
六月之初,夏意盎然,生機勃勃。
從廣東佛山的情況來看,很多小區和辦公場所已經不用量體溫了,幼兒園復園已經六天了,中小學開學時間已經二十幾天了……陶瓷行業最早的復工距現在已經四個月了!
一切都似乎指向一點:國內的新冠疫情終將過去,對人們的生活和各行各業的影響也逐步消退。在此環境下,陶瓷行業開始走向復蘇,越來越多的陶企銷售日趨正常。據筆者了解,個別陶企5月份的銷售業績甚至超過了2019年同期。
陶瓷行業真的會在疫情后迎來爆發嗎?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B
之所以說肯定,是因為被疫情耽誤的瓷磚需求會逐漸釋放出來,并在一定的時期內形成小高峰。
6月1日,天貓“618”和京東“618”同時開局,前者家裝品牌前1小時的銷售額超過去年全天,后者居家品類前1小時成交量同比增長150%。
在這兩個平臺,包括瓷磚在內的家裝建材多類產品都迎來了爆發,展現了疫情過后裝修需求的報復性增長。這正如一些行業大佬之前所判斷的那樣,疫情只是延遲而不會取消裝修需求,昨天的消費延遲一定會導致今天的業績爆發。
4月以來不少陶企銷售業績穩步回升更是瓷磚需求不斷釋放的最有力證明。
C
而之所以說否定,是因為并不是每一家陶企都能在疫情之后迎來爆發,其中一些還有可能在“后疫情時代”被淘汰出局。
首先,撇開疫情不說,近年來在產能過剩、需求萎縮、消費升級、渠道裂變、環保加碼等不利因素的沖擊下,陶企及其經銷商洗牌進一步加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級分化格局愈發明顯。
即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有的陶企逆勢上揚,業績持續增長,有的陶企卻一路下滑,業績不停下滑。直白一點說,就是即便沒有疫情,陶瓷行業也是繼續延續2015年尤其是2018年以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形勢,未來恐怕永遠都不會再有2015年之前那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行情了。
其次,疫情之后陶瓷行業的競爭會更加白熱化,大部分陶企面臨的生存環境會更加惡劣。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產能在政府主導的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不降反增。
一方面,隨著頭部企業發展壯大,綠色化、智能化生產線逐漸增加,整個陶瓷行業產能猶在擴大,比如四川隆昌正凝聚力量與重慶榮昌廣富園區統一規劃、申報、共建占地面積17.74平方公里的“中國(西部)陶瓷之都”。另一方面,隨著政府對陶瓷行業環保的要求日益嚴格,不少陶企的生產線本已進入關停或“煤改氣”整改狀態,但在突如其來的疫情的沖擊下,一批中低端產能卷土重來,比如江西產區大量倒閉或停產多年的陶企起死回生。
二是瓷磚消費需求呈現兩極分化。
前文所說陶企及其經銷商呈現兩級分化格局是與此密切相關的。疫情過后,高收入人群會更加注重家居品質,產品、品牌和服務更好的陶企將更有市場;收入受到影響的人群則可能降低裝修要求,從而選擇價格更低的瓷磚。這種情況勢必會造成陶企及其經銷商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頭部品牌趁機發展,中間品牌要么大幅增加投入提升品牌影響力、營銷力和綜合服務力,要么無限降低利潤下沉低端市場。如此一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價格戰將更加殘酷。
等到被疫情壓抑的瓷磚需求被釋放到差不多的時候,陶瓷行業的形勢將空前嚴峻。
D
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小陶企就一定沒有出路了。
簡一大理石瓷磚董事長李志林近日發表言論說,雖然資源紅利、政策福利和增量市場紅利已經漸漸消失,但增值紅利和人心紅利正在慢慢到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就是增值。”
“瓷磚是低頻消費、高頻使用的產品,顧客買瓷磚裝修房子,相當于娶老婆或者嫁女兒一樣慎重,但他們又不太了解。以前我們挖了很多的陷阱給客戶,導致客戶對品牌的不信任。因此,企業最大的經營成本并不是‘煤轉氣’,而是我們離顧客很遠,消費者對我們不夠信任,如果誰能突破這一點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未來一定會成為領導者。”
要把握增值紅利和人心紅利,一定要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提升品牌價值和溢價能力。不僅陶瓷行業如此,各行各業都一樣。
而要提升品牌價值和溢價能力,陶企除了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并通過品牌的個性化和人格化建設將品牌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個性的“人”,還要以全新的用戶思維取代過去的產品思維,踏踏實實地做好對經銷商、工程客戶尤其是用戶的服務。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
沒有更多評論內容了